close
昨天去參加了「導航電商大未來 樂天市場首屆跨國『全球未來論壇』」,新聞稿在此

也已經看到 Inside 的採訪發佈:跳島攻勢第一站,樂天開講社群、內容與人工智慧。內容亦十分詳盡。

我簡單整理一下我的想法,關於樂天市場、電子商務的社群與內容經營。

樂天市場是在 2008 年進入台灣市場,有意思的是當年大張旗鼓打出的旗號是與 7-11 合作,吸引不少想要轉進電子商務領域的傳統商家進駐。我自己在 2009 年與 2011 年分別也曾經進駐開店,兩年前則是跟樂天的另一組團隊(時尚大道)有過合作關係。樂天在日本市場的成功無庸置疑,「Connecting the dots」的經營理念確實整合了各個領域、組織,乃至個人之間的連結性,包括購物、支付、金融、保險、電信、旅遊,甚至職業棒球運動等,完整建構一了品牌互聯生態系統,用一種簡單的說法形容:樂天,充實你的生活所需。

尤其,樂天市場創造出「鄉下小農將生產的農產品賣到大都會」的產銷模式,甚至可以賣到日本以外的市場。改變自己的角色與定位,運用媒體傳媒的特質,創造新的價值(不需要降低價格獲取營收),我認為這是樂天市場成功影響而成的經濟模式(這一點,淘寶當然算是模仿的很徹底,還可以搞出一堆堆的淘寶村、天貓鎮...)。

但是台灣的樂天市場似乎不是這麼回事,儘管延續了日本樂天市場的架構,但不論是招商或是營運,似乎一直沒有擺脫「綜合電子商務平台」的窠臼,似乎仍在「Yahoo 超級商城」與「PC Home 商店街」兩者夾縫中求生存。目前的窘境,我認為並非在台灣展現發揮 Connecting the dots 的價值,而是營運團隊要先跳出「日本最大電子商務平台」的觀念,而是主動的去挖掘台灣的「產出」者,給予最直接的影響力。最最深入的垂直電商平台,而非最大。樂天市場的 Ecosystem,其中兩個精髓:Change your perspective 以及 Creat new value,樂天台灣自己應該可以做得更扎實。

在電子商務的社群與內容經營這兩段,分別是老查Vista 主講。這兩位講師我認識有段時間,也拜讀其諸多文章與簡報,此次講演內容言簡意駭,跟我自己目前在進行的一些計畫也助益甚多。

我自己接觸網路社群經營的時間算早,資歷不若老查豐富與深入,不過我也使相信「社群」是經營,而非管理。以下節錄我自己五年前的舊文:

『經營社群的過程,並非只是分享、互動,甚至影響社群對某一議題的看法…。相反的,藉由參與社群,接收來自社群的觀感、態度,以及互動的內容,作為自我未來決策的參考。』

簡單的說,經營社群並非是「領導」社群往特定方向前進,而是「接受」社群的意見,挖掘出社群期待的未來。

為什麼如此在意「社群」的意見?先要瞭解什麼是「社群」。「社群」指的是或許一群相同興趣、嗜好、工作、生活模式,或者用相同的電腦,帶相同品牌的手錶,同一款汽車,甚至相同年齡層、成長背景…的人,透過某種平台、媒介,因而聚集在一起。


當電子商務與社群經營融合一起?我認為這將是極完美的「垂直電子商務網站」。不但是 media,也是 Shopping site,更是一個可以擴大經驗分享、渲染更大影響力的互動社群。藉由「media」與「channel」的整合推播產品與服務,甚至資訊到受眾;自社群反饋做為商品與服務的更新,彼此都有更深的連結、瞭解與影響。

當串連起 media 與 channel 的影響力,接著 Contents 就成了「被傳遞」與「被討論」的主角。跳脫了 C/P 值的削價市場競爭,內容將由 Feature - Advantage - Benefit 進行演化。Vista 在講演中提出一個很棒的例子:8G 可容納 1000 首歌的音樂播放器 v.s. 將 1000 首歌放在口袋中,對,這都是形容 iPod,但是敘述的方式從功能性演變為生活中的影響力。這麼說吧,當垂直電子商務網站已成功的營造社群的經營,這個社群想要獲得的是「感動」,以及「故事」,而非「商品功能」(不過,若是搞成個內容農場,那應該又是另一個故事主題了)。

台灣的電子商務過程,簡單說自 2000 年電子商務市場泡沫化、03 年網路拍賣興起,延伸至 2005 年開啟一波電子商務開店風潮。直至 2010,網路市場推向大者恆大的局面,大型綜合電子商務網站整合了市場所有的資源並突飛猛進。2015 年?我想又到了合久必分的局面,分眾、垂直電子商務網站出頭天又來了。只是,有多少商家可以把握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