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機場免稅店購入乙只 CASIO Baby G 電子錶,價格為 NT$ 2,200,而後打算加買乙只送給外甥女,訪查各大購物商城、Yahoo 拍賣...,成交價約為 NT$1,900 ~ NT$2,100。在新竹某寶島鐘錶,則是定價 NT$ 2,300 直接打 75 折,不須議價即可 NT$ 1,700 成交。


案例二:一付日本手工鏡架在寶島眼鏡,採原價七折報價(約 NT$6,300)、同品牌商品在仁愛眼鏡則是四折供應(NT$ 3,600),類似商品在 Costco,NT$ 1,500 有找...。鏡片更別說了,報價自 7 折蹦到 3 折也都見怪不怪...。


最後,我在機場免稅店和寶島鐘錶各買一只 CASIO 電子錶,平均單價約 NT$ 1,950;在 Costco 配了副日本鏡架加 NIKON 多層膜非面鏡片,比起寶島眼鏡 or 仁愛眼鏡,大概至少便宜了 30%。

買東西,竟然這麼辛苦?貨比三家,是消費者的權力與義務,但市場的價格結構,竟然有如此大的差距。我自己算是個購物導向的人,往往決定好商品,完成網路基本詢價,不論在線上購物或是到實體商店先實際體驗,基本上只要報價不離譜,商家服務不賴,我通常就是立即付款取貨,很少議價。尤其,我不愛逛街式購物,更沒力氣貨比數十家,只為省個 50、100 的咖啡錢...。但是,差價若是 20%~30%,這就讓我開始頭疼了...。

以往,幾乎只在百貨公司出現的「高報低銷」結構,先把定價拉高 2 成,再打出全館 8 折的口號吸引客人上門,殊不知,現在各行各業、大店小館都可以有這麼一招了?買東西的難度,瞬間提昇了好些成。

小時候記憶,依稀曾有過一段時間,商家都會貼上「不二價商店」、「童叟無欺」的標牌,除了標榜商家誠實可靠,其實更是讓消費者買的安心,不至於成了冤大頭。

唉,買東西,真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