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還在外商工作的時候,曾經因為航空公司轉機劃位的錯誤,讓原本商務艙的座位,升等為「頭等艙」(從美國飛回台灣,這下可享受了)。除了誇張的舒適空間與服務,也讓我第一次獲得「頭等艙」的影音設備的使用經驗,當時使用的一款耳罩式耳機,佩戴極為舒適,聲音效果也不錯,但只記得外觀有個 ANR 的字樣,始終不清楚是哪個品牌的。
說起耳機,我個人一直都偏好耳罩式的耳機,幾年前過用 Bose,去年分享過 Philips SHN9500 的這款動態式降噪耳機,伴隨我不太長久的時間,今年年初也轉手給另一位常搭飛機出國差旅的朋友...。但前陣子看過一篇報導,醫師提醒喜歡聽音樂的朋友注意音量的控制,尤其避免使用耳塞式、甚至耳道式耳機,避免傷害到耳膜。尤其是聽音樂聽到睡著的朋友(包括長程的運輸交通,或是太沈醉於旋律之中...),更要注意,尤其深睡時,耳膜會完全放鬆,此時若是較大的音量,是比平時更容易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於是:有個「黑盒子」。
你真的可以叫他「黑盒子」,因為他是「BlackBox」。
「BlackBox」這個品牌,屬於紐西蘭 Phitek,也正是擁有 ANR Technology (ANR = Active Noise Rejection)的公司。原來,經過長年作為航空公司專業耳機製造生產之後,Phitek 也創立了自有專業降噪耳機的品牌 - BlackBox。
打開「黑盒子」,沒那麼黑了!
盒裝裡就是一組耳機配上攜帶硬盒,以及一份原文說明書。
他還是叫「黑盒子」啊。
打開硬盒,一邊是耳機主體,另一半邊則是個配件袋:
另一邊配件袋裡的配件:AAA 電池一顆、飛航用插孔轉接、3.5mm 轉 6.5mm 轉接器,以及音源線。
焦點回到耳機主體。
耳罩旁可以看到清楚的 M14,這是 BlackBox 目前最高階的型號,另外有 M10 與 C14 兩款。
拿出耳機,原來硬殼內部也是有些設計,讓耳機不是只是放在裡面。
耳機上的音源孔。我喜歡這樣可拆卸的設計,可以換上自己的線材,或是搭配不同環境使用。
降噪功能開關(等等放入電池後才能啟動這個功能):
紐西蘭設計、中國大陸生產。
整體組裝感覺其實還不錯,很貼手。
兩側耳罩都可以旋轉約 100 度的角度(正向 90 度 / 逆向約 10 度)
除了旋轉,也可以調整耳罩傾斜角度:
耳罩的內側圖:
感覺觸感很好,戴上後的包覆感、舒適性都非常好。
頭墊也很舒適:
當然,依照使用者頭部大小也需要微調的空間:
前頭提到降噪功能是需要電池的,電池就放在這裡︰
電池放置後,就可以開啟降噪功能,藍色 LED 燈源顯示。
先撇開實際聆聽的聲音表現,這兩天實際帶著的感覺,真的很舒服。其中主要原因,我想應該是這個:
有看出來?再看看這個:
兩側支桿分別帶出一個曲線角度,避免直接碰觸頭部兩側(有戴全罩安全帽經驗的朋友應該也有感覺,若是設計不良的安全帽,很容易引起不舒適的感覺,其實就是擠壓到了頭部的兩側)。
尤其,以我自己為例,我一直都配帶著粗框眼鏡使用這款耳機,連續一兩個小時的佩戴聽音樂,也不會造成不適感,倒是得讓耳朵休息一下比較好。下圖,可以大略看出兩側支桿弧形設計的角度與頭部距離。
至於 BlackBox M14 的聲音表現,等多試試幾種不同類型音樂後在和朋友分享,外觀篇的分享就到此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