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6 是越來越明確了,當林志穎也 PO 出 iPhone 6 原型機之後,看來是差不多了。今天和臉書上一位不太熟悉的年輕朋友有些互動,他是個平面設計師,計劃投入手邊的資金和朋友一起創業,設計、生產,以及販售 iPhone 6 的相關配件。

前陣子有位供應商朋友說:「我很看好 iPhone 6 的影響力,我們的配件也已經在製造生產了,你要不要下單?」我說:iPhone 6 會熱賣,我也認為是有機會的,但配件市場,我真的建議你「小小做」。能賺到第一批 iPhone 6 上市的熱潮就算好運,想後續越燒越旺,只怕你越燒越燙。

對,我個人不看好 iPhone 6 的配件市場,尤其是手機殼、套。不是商品不好,iPhone 6 的力道不夠,手機配件市場在台灣,甚至傳說中的大中華區,基本上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這個結論,是結構面的問題,尤其問題出現在「Apple 專賣店」。銷售難以評估的狀態下,動輒 45%~50% 的毛利需求,另外加上每個月數萬元台幣的上架、行銷管理費用,不計算供應成本的管銷與人力成本,任誰擔任供應商都很難「賺到錢」。再加上分一杯羹的游擊商家眾多,市場上沒有規則可依循,台灣如此、香港如此,在中國更是如此。

可怕的是真的很多「年輕創業者」依舊拼著命要擠進這個供應鏈,也許是對製程成本掌握度太高,了解其中巨大的潛在毛利,或者是對自己的「創意」、「視覺」能力過於自信,認為知音者眾,很快就能吸引住消費者的目光...。

簡單的說,如果你打算創業,而且最有把握,且唯一的產品就是 iPhone 6 手機殼,我誠心的建議:別玩太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