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保護貼,約莫 7、8 年前,我在深圳華強北算是見識到這個產業的「暴利」,尤其當時看到一片 1 塊人民幣的價格,但老闆抽屜裡起碼數十綑百元人民幣疊出的金山...。
我很早就想自己找工廠生產,但真正認識了一些業界的前輩或是師傅,真的,每個領域都是學問。越清楚這個產業的狀況,就越不敢做下去。
這兩三年,保護貼的主流變成玻璃,但價格波動也是很驚人就是。我看過售價不到台幣 300,當然要超過台幣 1500 的也有。我自己總是將保護貼視作耗材,防摔的角度,保心安成分高一些;防螢幕刮傷與使用促空的手感,是我自己比較在意的。
桌上這麼一大堆保護貼,其實是想規劃一個小案子(其實有更多不同的試用品,在過去兩三個星期被我揉躪至極...)而做的測試,不但讓幾位同事自己試試貼合的過程、手感,以及使用的觸感與流暢感覺...。
雖然說是耗材,但用起來一樣要有要求,不能很難貼或是玻璃飄移,表面觸感要零阻礙,排油疏水功能也不能少,甚至滿版保護貼會不會被部份手機殼翹起...?
嚴格說來,我這次主要找兩位熟識的朋友協助跟工廠端洽詢與取得試用品。其中一位是好朋友,過去曾協助不少高檔玻璃保護貼的試用(有款 0.21mm 康寧玻璃的樣品,大概是我用過手感最棒的...),這一回取得了兩個不同工廠的樣品,同時亦是國內某大電信商合作的版本,但測試過後,感覺品質穩定性似乎不是很穩定...(或許也跟我提出的預算有關係吧)。
另一家,就是 PGL+。這不單純是製造商,更是品牌商。
原本工廠老闆給了我一個報價,但跟 PGL+ 市售版本有些差異,價格也可以優惠些...。不過,我實際試用了 PGL+ 市售版後,就打算凹老闆,想辦法給我一樣品質的商品,價格再議...。
先大概介紹一下我試用的版本。玻璃保護貼跟 PET 材質保護貼最大差異自然是材質。玻璃,以目前主流來說,美國康寧、德國 Schott 與日本 ASAHI 三大供應商,其中日本 ASAHI 是多數玻璃保護貼品牌商採用的供應商,價格相對優於美、德品牌,品質也穩定。PGL+ 也是選擇日本 ASAHI。
除了玻璃以外, CNC 切割是否精準,是否確實完成至少 4 小時的鍍膜時程,上膠的方式與技術,都是玻璃保護貼最重要的程序。這一部份其實從使用者貼合的過程與手感大致也可以感覺出差異。
上述幾個大致上是可以用「看」的方式來分享,至於手感,我覺得不錯,但可能得使用者自己用過才知道。
另一個觀察重點,這個滿版貼有多滿?會不會被市售部分手機殼包覆邊給翹起?
看來也可以安心了。
這篇文章其實不是分享文啦,而是我想要跟 PGL+ 進行一個雙品牌(PGL+ & BEARBOSS)的合作,希望可以透過行銷 Promotion 的合作,一起推廣商品與通路品牌。想問問朋友們,多少價位是有「絕對吸引力」的?或者,多少價位是您認為合理,也願意購買這一款滿版玻璃保護貼?
199 以下?
200~299?
300~399?
400~599?
600 以上我就不列出了,因為我自己都不會買。
- Mar 23 Wed 2016 15:49
詢問:你願意購買多少價位的手機玻璃保護貼(品質佳)?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