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去年就該寫的題材:「創業 10 年了,然後呢?」

如果你看到這個標題,認為我已經有了後續的規劃,那顯然是錯的。

那遲了一年再寫,是有答案了?還是沒有。

為什麼創業?也許這篇舊文 - CoolDesign 創意倉庫 – 回到初衷的門市可以找到一些線索。

創業的起源,以及這 11 年的過程,我認為只是想做一個實驗 - 理想的交易關係。

我自己最常舉的一個例子:如果一個美國品牌的產品,在美國賣 100 美金,在台灣就應該是 3,000 台幣上下,而且不論在美國買,或是台灣買,應該都有相同的保固條件與售後服務。如果這個商品在台灣售價變成 4,500,或者是在台灣的市價成了 4,500,但永遠都是 65 或是 7 折販售(成交價依舊是接近 3,000 台幣)?

上面提到的兩個案例,都不是我「理想的交易關係」。

回歸到交易本質,消費者掏出鈔票,選擇自己喜歡或是需要的物品。在我理想中的交易關係,則是消費者掏出鈔票,選擇自己喜歡或是需要的物品,而且是物有所值的物品。

這 11 年來,我有需多莫名的堅持,包括價格,包括產品,包括我自以為的理想,像是門市裡除了促銷單品,一律不二價、不打折,或是不論客戶端所屬產業的市場價格結構需要拉高售價再打折以吸引消費者青睞,我還是堅持用市價即成交價、網路售價即門市價的單純原則。

回頭來看,我創業的目標是什麼?我竟然說不出答案。

所謂目標,應該是一個具體,甚至可以被量化的結果。但是我就然只有「想做一個實驗」的答案。那實驗成功了嗎?或者實驗失敗了?都沒有。不成功,也沒有失敗,因為我還處在實驗的過程。我不賣自己不喜歡的品牌與商品,我也不碰自己不認同的遊戲規則...。

創業的前 5 年,我認為是時運所致,讓公司得以成長,甚至可說是一帆風順;接下來的 3 年多,市場充滿了挑戰與變動,是過程中不斷需要改變的階段。最近這兩年,是我自己開始領悟當老闆的課題,我自以為,這兩年是我創業 11 年中,學習最為關鍵,也成長最多的兩年。

那接下來?有句話形容創業:頭已經洗下去了,還能怎麼辦?我也同意,所以就繼續把身體洗乾淨,總有洗完全身的時候。既然這個實驗還在過程中,我就要繼續這個實驗,而且,我相信實驗的結果終會如我所期待。

完整的供應鏈架構、合理價格與物有所值的品牌與產品,經銷通路與消費者的使用者體驗,以及最後市場的驗證。

或許,接下來的 10 年,我有機會繼續在這個實驗過程中,陸續得到我想要的「答案」。

至於,各位極有耐心,看完這篇將近 1000 個字內容的文章,很抱歉,我無法告訴你:創業 11 年了,然後可以做什麼?

延伸閱讀:創業尚未成功 老闆仍須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