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場第一份工作在公關公司開始,我就逐漸體認「術業有專攻」這回事。

創業前兩三年,真的把自己當「通才」道人,從採購、提貨、進貨、Key 單,出貨,甚至美編、PM...通通來,反正就是做下去,哪管行不行的通。

創業第 6 年,公司同事也多了,開始有部門的觀念,業務部、採購、財務...。我還是什麼都做,什麼都做不透(但也有個 70 分吧)。

到今年,重新再思考「術業有專攻」,所以我開始尋覓「外部資源」。

在創意思考這樣結構的貿易公司,其實人都是業務,但這是有問題的,因為「人人都不是業務」。很矛盾?也不會。人人都會碰觸業務的工作,但人人都不懂業務工作的真諦與精神。

「業務」也是專業,除了「成功案例」中天馬行空的手法外,「業務」更有精神、意志,以及各種應對進退的招式。這也是訓練與傳承的「專業」。

最近,找了位資深業務擔任顧問,雖然是學妹,但業務經歷超過十年。我請她每週一天與公司的業務部門一起工作,包括業務會議、業務計劃,以及業務執行(巡點、進度報告)...。

儘管不過是實際合作的第一個月,但我體驗到了更多的概念、細節是過去不重視,甚至沒想過的。

包括品牌經營、商品管理,甚至進銷存管理,「外部顧問」或是「資深人才」都是我將積極尋覓的對象。面對不景氣的 Q3,我選擇了「練基本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