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創業日記 (1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問:三月底不是才結束了兩家店的營運?怎麼又開一家新的店?

答:對。其實開這個「新店」的想法很久,出發點、想法和原有的門市結構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就決定做了。至於原本兩家店結束營業,一方面是業績衰退不少,加上在目前的通路環境下,很多部分需要大幅度的改變與調整,所以在上(三月底)個月結束了台中中港、新竹光復兩間店。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oldesign_big

從去年開始,我自己也在思考一個問題:未來的路怎麼走?

這兩年來,同產業的朋友們多認為經營的很吃力,很辛苦,原因很多,狀況也很多,我自己認為可以稱為「通路環境的不均衡」。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星期,接連要進行撤店的工作。包括新竹 NOVA 旁的光復門市,以及台中默契咖啡對街的中港門市。

對,關了兩間店。而且,相較於上一回年多前台中 NOVA 門市結束營業,瘋狂出清的活動,這一次,我決定就是安安靜靜的離去。

很矯情的悲情吧!

Anyway,有老闆把賺錢的店給收了?「關店」代表營運不佳,入不敷出。從管理、產品、人員...都是學習。

陸續就是開始離場,未來這一週,萬一有朋友前往,若有商品庫存不足的現象,還請見諒。台中地區的朋友,暫時可以到中友百貨 A 棟 10F 創意思考櫃位獲得服務;新竹的朋友,可能暫時得到創意思考辦公室(大學路 216 號 B1)來選購商品或是獲得相關服務。

最遲,3/31 這兩家店同時熄燈。

期待下回見!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完農曆年,除了吃肥肥,也花了點時間想想接下來的調整(沒有裝頹頹喔)。年假最後一天,開啓了 104 人力銀行上的職缺

門市經營主管 & 台北門市店長。

朋友問:你不是說要收兩家店?

是的,原本台北一家,新竹、台中各兩間店的狀況,到三月底至少會結束兩間(新竹光復、台中中港),甚至新竹巨城的臨時櫃也有可能異動。

那還找人?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醒醒吧! - "團購網"對台灣廠商的危害 VS 代工思維的業務模式」一文,我也想聊聊。

「團購」是怎麼回事?早年很多人玩團購,多數是一群同好集資,為了購入國外未引進台灣的商品,團購的力量在於可以湊出一定的量,讓海外供應商願意出貨,並且降低運送成本。過去 10 多年來,包括網路交易的普及,金流也逐漸成熟,甚至連國際運送都容易、便宜許多,原始的「團購」必要性因此也降低不少。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距離品牌這件事,還有很長、很遠的路。但,總是有個起點。

去年八月,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工廠之旅,是腦子裡做了三年品牌夢之後,第一次「起而行」。當然,感謝 Fred 是一定要的。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邁入 10 月,2012 最後一季。感覺事事都變化很快,「計畫跟不上變化」的體驗更是明顯。

早已過了創業初期的心態,一年好,就想著來年更好;一年差,也想著來年翻身變大好年!幾年下來,過去這年自己有個新的感受:「小時候胖不是胖」,爬得快,跌得快。但,自己是否準備好了?

過去這九個月,或許是我自己面對公司的轉變與管理,最是力有未逮的一段時間。包括營運管理、業務、人力調整...。也因此,讓我自己陷入不舒服與不安穩的情緒中。

不過,也並非無所獲,儘管各項數字呈現衰退,但面對現實與困境,也讓 teams 有機會重新思索,檢視自我的不足,調整節奏。然而,持續地改變才是關鍵。

Q4,不是 2012 失利的年份,而是 2013 突破的基礎。加油!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週和朋友聊一些可能的商業模式,扣除某位好朋友極具創新的概念(我也認為值得一試),我自己週末也在思索一個不算新穎,但成功者不算太多的方向。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Lativ 移除產地標籤這新聞其實也久了,當時也簡單分享自己的看法。不過,今天沒打算再談這件事,而是上週與一個「紙漿模塑」廠談包裝合製作的過程裡,又再次想到這件事。



因為一個專案的機會,我開始尋找包裝廠,儘管去年在中國東莞有機會認識一個非常不錯的供應商,但無奈我的需求量實在太小,也不太好厚臉皮硬要人家幫這個忙,所以只好嘗試尋找台灣供應商。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的 baby 呢?還沒生出來!

記得上月底馬來西亞的一位廠商兼朋友來台灣,碰面後有這麼段對話。

幾位互動多點的朋友,多少知道我從去年開始,比較頻繁跑工廠,公司裡有有位專職設計協助,目的就是推出自有品牌的商品。包、袋的配件商品,是我自己比較熟悉的市場,初期,也針對這個市場進行運作。

這麼久?嚴格說起來,應該就是這半年,確實進度比我想象的慢,而且第一批產品量產,應該會是在 Q3 吧。

但是慢,跟我自己的期待有關,例如可以搭配使用的這款「肩墊」打樣,接下來還是會有不少改變(距離成品還有很大落差,就不放全圖了):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BAGS.TW


為什麼有「創意思考之 iBAGS.TW」?


從第一家門市(台北 NOVA B1 的 LaptopStuff)開始,我一直認為未來的市場必須是分眾經營。包山包海的營業模式,儘管可以打出 One Stop Shopping 一次夠足的消費環境,但對於商品管理與服務品質,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從第一家店開始,我想做的是「筆記型電腦周邊專賣店」,因此電腦包、袋自然不可缺少,同時,電腦鎖、相關行動配件也越來越多。


由於門市 Location 的關係,加上 Apple iDevices、Tablets & Smart Phones 的熱潮,創意思考直營門市的商品變得越來越雜,但也越來越無法聚焦。


另一方面,創意思考畢竟不是一個大型企業,在代理經銷領域中也無法年年擴大(過去八年,總共換了 5 次辦公室與倉庫),加上自 2004 年起合作至今、每一個挑選代理的品牌,無一是低價商品市場的產品線,所幸還是有不少朋友,願意認同品牌、品質與價位區隔的理念,讓創意思考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與意見。


改變現況,都有風險。為了繼續落實「分眾市場經營」,甚至提升為「專業服務市場」的想法,於是產生了 iBAGS.TW(暫時取名「愛包網」吧) 的概念,一個專注「數位包、袋」的通路,一個品牌、產品嚴選專業服務的門市。


專注且認真經營的品牌、優質的產品,切實的服務,良好的購買與使用者經驗,以及合理的價位。這是創意思考過去選擇商品的方向,如今,將更深入至最熟悉的產品線。


接下來的幾個月,創意思考將一步步、努力的實現這個理想通路,也希望朋友們繼續給予鼓勵與建議。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這個週末,公司的「人事」讓我有些困擾。

打從去年底至今,公司成員換了近 25% 的人力,包括幾位年資兩、三年以上的年輕朋友。

朋友說:我們年輕時也是這樣啊,做了一兩年就想換換環境。或者:人人都有夢想、生涯規劃、進修學習...。

又最近新聞:新加坡評「台灣人才流失嚴重 台灣驚覺事態嚴重」。

想了想,除了台灣薪資水準過去 10 多年來幾乎都沒有成長以外,公司要怎麼留住人才?

「加薪」?多點「福利」?真的嗎?看到天下雜誌:我不要當工作狂!巴黎Work Show這篇文章,我突然想到:工作能不能多一點「幸福」?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有個歌手說:當歌手很幸福,可以唱自己喜歡的歌,也可以唱別人喜歡的歌;有位畫家說:當畫家很幸福,可以畫眼裡所見的景象,或是畫自己腦海裡的畫面...。

我不會唱歌,而且也不懂畫畫,所以我選擇了當個「商人」,引進我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把這些東西賣給和我一樣欣賞這些商品的人。

我覺得我是幸福的,因為我的工作讓我有機會「碰觸」我喜歡的商品。但是,在我工作的時間裡,多數時間我並不是在把玩、欣賞這些我喜歡的商品。甚至,我大多數時間都是無趣的看著電腦,想著如何回應斤斤計較的供應商,以及需索無度的客戶;從一樓搬運數以百計的箱子到地下室,因為貨運大哥人力也有限,或者是得另外多付費用;管理 104 人力銀行上的履歷資料,為了讓自己可以管人而不是管事...。

仔細算一算,或許真正幸福的那一刻,不過是每天朝九晚五工作裡那麼丁點的 10% 時光,然而那 10% 的幸福就夠了?

我喜歡辦公室裡有一種「認真的味道」,我喜歡辦公室裡有「愉快」的聲音,我貪婪的期待辦公室裡有「幸福」的感覺。

要把人才留住,需要的是「幸福」。

嗯,知道了尋找的東西,就好辦了?夥伴們,我們一起來找「幸福」!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在 Facebook 看到這則訊息 - Lativ 移除產地標註,網路也有一些朋友提出各樣的看法,其中不乏擔心未來 Lativ 商品品質將會有所落差。從前年開始規劃自有品牌的製作開始,有機會與生產端互動,儘管不足以代表相關產業,但也算點經驗分享吧。

從開始創業,經營品牌代理業務,我的解讀是:好的品牌 = 好的品質 + 好的服務 + 合理的價格 + 好的使用者經驗。

「品質並非取決於產地,品質延續着品牌價值。」

如果相同的品牌、相同的商品,我也會選擇 Made in Taiwan 甚於 MIC,這無關有沒有「愛台灣」或是「不愛台灣」,而是「台灣製造」確實讓我比較有信心。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還沒踏上得分位置啊!)

打從孩子上國小,我自己腦海一直都有一個場景:老師問:「你們爸爸是做什麼的啊?」幾個小朋友搶著舉手回答:「我爸爸是工程師」...「我把拔是老師、醫生...」。老師問了坐在一旁的可昂,你爸爸是做什麼的呢?可昂回答:我爸爸是賣包包的。

其實是有趣的。打從 97 年第一份工作開始(好啦,我說的是西元 1997 年),我就不喜歡「服務業」的觀念,硬是把 PR Agent 比做顧問業,換了一堆工作,掛上管理師、Marcom、社群經理...。原本打算扛著 EC 電子商務旗號,也創業搞個「創業家」什麼的,哪知一路走來,終究是賣個包包、搞配件,而且不折不扣的就是服務業(其實萬朝歸宗,人人不都是服務業啊?)。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上週,又是 3 天 2 夜,跑了東莞、深圳和香港,除了工廠的議題,也很有效率的走訪了包括深圳、香港的部分通路。

包括在華強北的通信週邊批發,深圳萬象城的 3C4U、順電、酷動,以及香港中環的 Apple 直營店...。以 iPhone、iPad 配件來說,除了華強北真假難辨的配件市場外,台灣的 Apple 通路(AAR、APR)與配件陳列,不管是品牌匯集程度,數量與樣式的選擇,絕對強過中、港 Apple 各通路。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 2011 年中,就一直思索著前往「中國」。我沒想過一飛沖天,也沒期望如此。

Why 中國?Why Now?

我一直認為,台灣市場雖然不大,但一定夠我發展,尤其台灣市場成熟、集中,更適合創意思考針對分眾市場的經營方向。

我去中國,其實有兩個原因:一是市場測試,二則發展自有商品。

中國市場有多大?中國市場有多猛?其實,這也代表中國市場有多危險。正是風險越高,獲利越大,只是反過來看,就成了「獲利越高,可能死的也越快」。那我還去?過去八年的創業過程,一路走來,我都算是小心翼翼,沒個八成把握,寧放勿碰,雖然沒有大起,但也不會有大落的風險。對於目前手邊部分代理的品牌,跟原廠也有不錯的默契,於是計劃試試水溫,看看未來性如何。

此外,發展自有商品更不是一蹴可幾,但真的需要個開始。Why 中國?Why Not 台灣?這其實沒有一定,過去兩三個月,台灣的工廠我也拜訪不下 10 來個,有些很棒,但也有些不太理想。品質、原料與做工都很重要,但「觀念」與合作間的「默契」也不可少,所以我並不設限非得 MIT 不可。加上,中國在過去 15~20 年間作為全球代工廠的經驗,期間確實有不少工廠的「格局」早已不同過往,給我的 input 也更加震撼。

希望,在 Q4 到明年 Q1 之間,至少,可以真正踏出第一步。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職場第一份工作在公關公司開始,我就逐漸體認「術業有專攻」這回事。

創業前兩三年,真的把自己當「通才」道人,從採購、提貨、進貨、Key 單,出貨,甚至美編、PM...通通來,反正就是做下去,哪管行不行的通。

創業第 6 年,公司同事也多了,開始有部門的觀念,業務部、採購、財務...。我還是什麼都做,什麼都做不透(但也有個 70 分吧)。

到今年,重新再思考「術業有專攻」,所以我開始尋覓「外部資源」。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朋友問:你不是要作品牌?怎麼樣啦?坦白說,八字還是沒有一撇。距離品牌誕生、註冊,竟然過了快兩年了。

這兩年,腦子裡一直沒斷過這個念頭,但就是遲遲沒有跨出那一步。

上星期,趁著暑假最後一週,帶著孩子們進行了「環島 Lite」旅遊,其中第一站,是我 10 多年前工作中認識的一位 OutDoor 專業攝影師,也是我結婚時的婚攝 - 俊龍大哥與大嫂一手打造的民宿。





歷經五、六年的心血與經營,終於在今年開放營運。

回過頭來,我重新檢視自己對這個新品牌,始終停留在期待、等待...。過程中,儘管拜訪了不下 10 個工廠、設計 team、原物料供應商...,但總是沒有 Kick Off。

目前,包括素材、方向,以及可運用的資源陸續也都有了些許雛形,是該行動了!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門市開幕那天,老弟方冰果室蔡爺不但大駕光臨,還送上「參觀創意思考台中新門市」一文,實在感謝。

蔡爺文中第一張圖,真是直打我心坎。經過月餘的努力,總算是定案。未來,這面斜牆,將打上一幅帆布畫。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天看到了不少次 Lativ 的電視廣告,不得不佩服 Lativ 的成就。

網路上可以找到一些討論,不論評價如何,或是對「成衣」產業毛利結構的好奇,我試著從另一個觀點來看待 Lativ 推出電視廣告。

熊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